太极文化
地址:宿迁市富康路金茂商都
   西门院内二楼
手机:15370586555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最新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动态 » 陈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
陈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
发布时间:2012-03-23 11:26:39    被阅览数: 1929 次 来自:宿迁刘凯散打太极拳馆

                                          陈式太极拳的发展简史

高超的技击性,绝妙的健身性和精美的艺术性,越来越太极拳发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家沟位于温县城东的青风岭上,600年前叫常杨村,据温县县志记载:“明洪武初年,因元铁木耳守怀庆,明兵久攻不下,急于统一天下。太祖迁怒于民,大加屠戮,时温民死者甚多······。”相传有三洗怀庆之言。人烟绝迹,乃迁民填补,屯田垦荒。十有八九由山西洪洞迁来,当地至今尚有“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的说法。研究武术的名家唐豪同志,曾于1930年至1932之间,三下陈家沟调查考证太极拳的起源。历时数月不久,期间唐豪同志查阅了《中州文献辑》、《温县县志》及《三三六》卷谱,并拍摄了陈氏太极拳历代人物的遗像、遗物、碑文以及陈家沟世代流传至今的陈氏太极拳拳照。经考察多方面历史资料证实,太极拳的创始人就是明末清初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祖陈王廷。

陈家沟陈氏始祖陈卜,原籍山西泽州郡,后来由泽州搬居山西洪桐县(今山西晋城)。明朝洪武五年(1372年)迁至河南怀庆府,因陈氏始祖为人忠厚,精通拳械,谦诚待人,德高望重,深受近邻乡民拥戴,故将其居住地名叫陈卜庄,沿用至今,后因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又迁居温县城东十里的常杨村,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深沟,随着陈氏人丁繁衍兴旺,常阳村遂改名为陈家沟。

始祖陈卜居温县后,为奠定家业基础,偏重于垦种兴建。先是六世同居,七世分家,兴家立业,人繁家盛。为保桑梓,地方得安,在村中设武学社,教授子孙。由于1711年以前陈氏家史无文字记载,仅有口传。直至1711年,陈氏十世祖陈庚为陈卜立碑,方简单记述了陈卜史实。然相距已有三百多年。其间人物事迹及有关拳术多有疏漏。所以关于拳艺、人物、事迹的文字记载,仅从九世祖陈王廷记起。

  据温县县志和陈氏家谱记载:“陈王廷在明末拳术已著名。于拳术更加研究,多有心得,代代相传,成为独特之秘。”

陈王廷(1600~1680),又名秦庭,明末清初人,文武兼优,精于拳械,功夫深厚,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名望,曾在山东扫荡群匪,贼闻名不敢事逼近,因为时社会动荡,久不得志,在他年老隐居期间,依据祖传之拳术,博采众家之精华,结合太极阴阳之理,参考中医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太极拳,陈王廷传授下来的有一至五路太极拳,炮捶一路,长拳108势,双人推手和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其中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更具前所未有的独特风格。

陈式太极拳是各派太极拳的始源,从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编太极拳以来,几百年陈家世代沿袭,历久不衰,并不断发展,又相继演变出杨、吴、武、孙各派太极拳。

陈王廷的著作因年代久远,多遭散失,现尚存《拳经总歌》、《长短句》词一首。词上半首有:“叹当年,披坚执锐,扫荡群匪,几次颠险! 蒙恩赐,枉徒然,到而今年老残喘,只落得《黄庭》一拳随身伴,闷来时造拳,忙来时耕田,趁余闲教些弟子儿孙,成龙成虎,任方便……”

陈王廷的独创有以下几点:

(一)               把拳术与引导、吐纳相结合

(二)               把武术和中医经络学相结合

(三)               创造了双人推手

(四)               创造了双人刺枪和八杆对练项目

(五)               创造了太极拳理论

陈王廷太极拳理论是根据自己实践经验,又总结和吸取明代民间武术经验而创立的。它包括缠绕螺旋,柔中寓刚,避实击虚,顺应客观条件变化而变化,以意行气,劲由内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因敌变化等特点。如《拳经总歌》开头两句话:“纵放屈伸人莫知,诸靠缠绕我皆依。”就是指在练习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练习反应灵敏,逐步达到“牵动四两拨千斤”的高级境界。

    自陈王廷之后,陈家练习太极拳之风甚盛,老幼妇孺皆练习,当地流传的谚语:“喝喝陈沟水,都会翘翘腿。”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情形。这种风气世代沿袭,经久不衰,使得历代名手辈出。

具有阴阳转换、刚柔相济,陈式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武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微信公众平台
手机版
刘凯个人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