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中,频频出现武林高手功夫了得的情节:一会儿水上飘、草上飞,一会儿踏雪无痕,甚至御风飞行。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到底有没有这样的绝技?带着这类问题,记者近日专程来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对陈式太极拳第十九世掌门人陈小旺进行了专访。
“三十万洋弟子,一位大宗师”
记者所采访的多位武术家,都对陈小旺的功夫赞不绝口。北京一位刘姓的拳师告诉记者:“陈小旺的功夫很高!”
陈小旺不但功夫好,而且贡献也大。2013年1月11日,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举行。颁奖典礼上,陈小旺荣获“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称号,颁奖词是:“三十万洋弟子,一位大宗师。陈式太极源于道,承于先祖,从前秘不示人,如今传播海外。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他让国粹走出国门造福人类,他开创了功夫传承文化的新境界。”
1945年出生的陈小旺,为太极拳发源地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掌门人,7岁开始跟着祖父陈发科、父亲陈照旭习拳。因天资聪慧又有名师指点,他1970年便在武林崭露头角,与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并称为陈家沟的“四大金刚”。他曾前往日本、美国、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授艺,通过太极拳传播中华文化的博大与精妙。1985年的一天,他在日本表演完太极拳走下台时,一日本武士欲从背后偷袭,陈小旺出手如电,将对方甩出几米远。这名武士心悦诚服,后来还拜入其门下学艺。
1990年,顶着20多次全国武术比赛冠军的光环,陈小旺踏上向世界传授陈式太极拳的漫长旅程。如今,“三十万洋弟子”的评语,便是他的成果。2001年,捷克总统接见了来自中国的陈小旺,并向他表达了学习太极拳的愿望。这次接见缘于捷克总统卫士长的介绍。卫士长是练了35年空手道的武术高手,但并不是陈小旺的对手,后来成为陈小旺的弟子。
“轻功”真的存在吗?
现实生活中,真有人会轻功吗?
记者在河南采访期间,曾问过一些“练家子”。一位60来岁的郭姓男子斩钉截铁地说:“真有人会轻功啊!怎么会没有呢?民国时期,我们村的某某某就会。八九尺高的墙,他一纵而过。”记者再问:“那现在有人会轻功吗?”他又不假思索地说:“现在的人哪会这种功夫?!练轻功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比单纯的练武累多了!”
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小旺表示:“在我看来,轻功是不存在的。早在20多年前,我曾做过一场报告,当时我就澄清说,轻功是不存在的。”陈小旺说,前些年,有人表演过“轻功”——表演者要么在两只气球支撑的玻璃上站立,要么在拉直的纸上站立,要么在鸡蛋上站立,两手抓住用两个纸环吊着的日光灯管上。
那么,这些算不算轻功呢?陈小旺说:“这些并不代表表演者就会轻功。实际上,这只能表明纸张、鸡蛋、日光灯管等道具能够支撑表演者的重量。表演轻功的人在表演时,体重并不会减轻。确实听说过,有人功夫不错,三米高的墙,他一跃就过去了。但这不代表他会轻功,只能表明他的跳跃功夫好。民间有人说‘我爷爷会轻功,某某人会轻功’等,这都是传说,并不见得可信。要看一个人会不会轻功,简单的办法就是让此人到磅秤上称一称。假如他原来是70公斤,他站在磅秤上,通过功夫让自己的体重减轻了,这说明他会轻功。”
他进一步指出,人的体能是有极限的:“世界顶级跳高运动员,也只能跳两米多。”陈小旺的侄子陈自强是央视武林大会2010年太极拳总冠军,他告诉记者:“如果真有人会轻功的话,那么,奥运会的跳高冠军就都是中国运动员了,国家也用不着花那么多钱来培养跳高运动员了。”
“飞檐走壁”是怎么回事?
武侠小说中经常出现“飞檐走壁”这个功法。《七侠五义》中的南侠展昭,在向皇上表演三项绝技时,其中有一项为纵跃之法,也就是所谓的“飞檐走壁”。小说中写道:“南侠在平地上鹭伏鹤行,徘徊了几步,忽见他身体一缩,腰背一躬,嗖的一声,犹如云中飞燕一般,早已轻轻落在高阁之上。又见他走到高阁柱下,双手将柱一搂,身体一飘,两腿一飞,顺柱倒爬而上。”
对于“飞檐走壁”,陈小旺说,“飞檐,无非是从这个房檐跃到另一个房檐;而走壁,无非是在墙上跑。但这都不叫轻功。”
央视2004年曾拍摄一期节目,讲述葛强练习所谓“飞檐走壁”的经历。葛强从十三岁开始,练习攀爬跳跃,他的人生理想就是成为影视剧中身怀绝技的替身演员,在不借助任何钢丝吊带的情况下,飞檐走壁。这个小伙子每一次向上奔走时,都能体会到地球引力的强大,总感觉有一股巨大的力量在使劲儿向下拽着他,没跑几步他就可能掉下来。为了快速上到一定高度而不掉下,葛强一开始练习走壁时,追求的是速度,但是速度快不仅不能帮他摆脱地球引力,反而还让他吃尽了苦头——有时候整张脸直接撞在墙上,鲜血哗哗直流。
真有“隔空打人”功夫吗?
2012年,一段“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闫芳老师收徒仪式上推手”的视频在网上热播,视频中,一位太极拳女老师与多位徒弟进行太极推手。这位自诩为经梧太极第一代传人的老太太,在视频里将众徒弟推打得团团转,有的徒弟甚至还没有接触到她,就被其掌风击倒在地。这种“隔空打人”的“功夫”,随后招来众多质疑。
陈小旺告诉央视网记者:“搞这种表演的,不只是闫芳一个人,还有很多人这样表演。在武术比赛或者切磋的情况下,偶然会出现‘隔空打人’的现象。例如,在打斗时,对方力量还没有到,但你自己心里一惊,被对方的气势震慑,心中慌乱而导致身体失去重心,进而摔倒。但屡屡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不正常的。可以说,这是表演完全是骗人的。”
高手能将麻雀“吸”在掌上?
有这样一个传说:清末有位太极高手,其“粘劲”和“化劲”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把一只活麻雀放在手心,麻雀怎么也飞不走。为什么麻雀飞不走呢?有人解释说:麻雀起飞时首先要下蹲,紧接着就是伸腿蹬地,给地面一个向下的作用力。武术高手的手掌灵敏度很高,将麻雀放在手中,当麻雀下蹲、伸腿、蹬手掌时,可立即感觉到麻雀起飞前向下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和快慢,其手掌会相应地做出反应,减缓并消除麻雀向下的作用力,使得麻雀使再大的劲也飞不起来。
陈小旺解释说,“是有这种传说,还有人称,高手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程度。但这些只是一种描述而已,实际上达不到这种灵敏的程度。”
然而,不少人至今仍相信练武能达到这种境界。陈小旺的徒弟崔应雷习武20多年,在2013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荣获陈式太极拳第一名。有传言说,崔应雷的功夫就达到了“一羽不能加”的境界。记者就此向他求证,他说:“这话传到我这边时,弄得我哭笑不得。我哪有这本事啊?”
“千斤坠”到底有多厉害?
2012年,湖南卫视《谁与争锋》节目播出了《亚洲首席大力士vs谁也推不动的太极宗师》。节目中,陈小旺对阵能够推动25吨重大卡车的亚洲首席大力士龙武,经过三轮比试,龙武虽然用尽全身力气,用尽各种办法去推陈小旺,但都被一一化解,陈小旺始终未移动半步。
陈小旺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原本是一个美国大力士提出来推我,我勉强同意了。我的一个徒弟跟我说,‘咱可不跟他比这个,那个大力士能推一个火车皮!’不过,我并不怯这个大力士。我当时说,我这个运动体系建立以后,功夫越深,这个运动体系越精密,能接受的压力越大。但我历来认为:一切事情都是有极限的,在极限之内,这没问题;超过极限,那就不行了。但是这个大力士究竟有多大力量,会不会超过我的极限,我也没有数。后来,他们说,有个练柔道的体重180多公斤,可以先跟他试一下。这个练柔道的用了全部力量,都没有超出我的极限。后来,美国大力士来不了了……这才有和龙武比试这件事。”
陈自强告诉记者,陈小旺是以“千斤坠”的功夫对抗龙武的推力。
太极拳是张三丰创造的吗?
很多人都看过李连杰主演的电影《太极张三丰》。社会上有不少人认为,太极拳是张三丰创立的。但记者在陈家沟采访期间,当地不少人告诉记者,太极拳实际上创自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1600~1680年)。后世传习人和有关文献中提及较多的有陈长兴(1771~1853年,教有高徒杨露禅)、陈清平(1795~1868年)、陈鑫(1849~1929年)等。
陈小旺介绍说,陈家沟南与河洛文化遗址隔黄河相望,北依传说中伏羲和女娲居住的神农山,越黄河100公里,便是中国武术的另一个发祥地嵩山少林寺。由于太极八卦、道教文化、佛教文化以及养生学理论汇聚于此,为陈家沟成为太极祖源提供条件,而明末清初的陈王廷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创造了太极拳的。陈王廷对陈家祖传的108式长拳进行挖掘整理和进一步的创新,把太极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的引导、吐纳之术,巧妙地加以运用和结合,创造了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的新拳法,这就是太极拳。
陈小星表示,历史上有三个张三丰:一个生活在宋朝,一个则在金末元初,另一个存在于元末明初。如今最著名的张三丰是元末明初的道教首领,曾在湖北太和山(今武当山)修行,但史料中都未提及他会拳术。
陈自强告诉记者:“电影《太极张三丰》的剧组人员告诉我,当时他们不知道太极拳是陈王廷创编的,以至于拍摄了这一电影。”
康戈武教授是我国武术界知名的理论家和实践者,他在《中华武术》上撰文指出:最早出现的与太极拳起源相关的张三丰(峰),是明代内家拳传人尊为始祖的宋之张三峰(丰)。“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一语于1867年出现后,受到了当时健在的杨露禅(1799~1872年,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河北永年人)等人的质疑,作者李亦畲自己也感到此说无依据,因此,在“手订”《太极拳谱》时将此语改定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并以“亦畲手订”的落款形式,告知读者以此为准。可以说,“张三丰创太极拳说”在一百余年前已被否定。
康戈武认为,现传太极拳共有八式,其名目包括: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郝式太极拳(马立伯称“李郝派”)、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李式太极拳。吴式、李式源自杨式,杨式溯源至陈家沟陈长兴;郝式、孙式源自武式,武式溯源至赵堡镇陈清平和前已溯源于陈家沟的杨式。陈家沟和赵堡镇相邻,同属河南温县辖地。显然,现传各式太极拳皆溯源至河南省温县。
外家拳和内家拳有何异同?
武侠作家金庸曾说:“河南——中国武术的心脏,武术的故乡。外家武功少林派,刚猛无俦;内家武术陈家沟太极拳,极顶造诣。强身健体,国魂所寄。八方武学,源自中州。”
那么,内家拳和外家拳有何异同呢?陈小旺告诉记者,“内家拳,虽然注重内部,但也必须结合到外部,由内而及外。如果由内达不到外,就起不到效果。不管是内家还是外家拳,最终都应当达到内外合一。运气的方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会不一样。但无论哪种功法,都不是百分之百完善。”
据陈自强介绍,少林武僧一龙和散打冠军孙武,都是陈小旺的门徒。
一个武林高手最多能对付多少人?
很多人都想知道:一个武林高手最多能对付多少人?
对此,陈小旺笑着说,“这是相对的。假如对手是不会功夫的人,能招架十个八个。这是因为,你打翻两个人后,其他人都会吓跑了,不敢再跟你打了。有一句话叫‘好汉不打村’。太多人围着你,你也打不开场面。他可能不会武术,但也能把你绊倒,你也跑不了。遇到十个八个不会功夫的强盗,能对付。这既讲究功夫,也讲究战术。要做到沉稳不惊,即便遇到老虎、豹子,你要是不惊,它估计也不敢进攻你。打个比方,在动物世界,一个狮子去追逐几十头牛,这几十头牛一起逃跑,但如果有四五头牛围着狮子,狮子也不行。假如一群不会功夫的人把你围起来,你撂倒了两三个,但其他人抱住了你的腿,你就打不了了。”